評測

2025年最佳跑鞋大對決:Adios Pro 4 vs Pro 3全方位深度評測與選購指南

跑步愛好者們,2025年已經來臨,而跑鞋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。作為阿迪達斯旗下的頂級碳板跑鞋,Adios Pro系列一直是跑者心中的夢幻逸品。隨著Adios Pro 4的問世,不少人將其譽為「2025年年度最佳跑鞋」,甚至被稱為「天花板級別」的存在。然而,這雙鞋真的完美無瑕嗎?與前代Adios Pro 3相比,它究竟有哪些升級與不足?今天,我們將為您帶來一篇超詳盡的對比評測,涵蓋尺寸選擇、中底體驗、大底耐磨性、鞋面舒適度等方方面面,幫助您在Pro 4與Pro 3之間做出最明智的選擇。


🌟 兩代跑鞋總覽:Pro 4與Pro 3的核心差異

Adios Pro 4與Pro 3作為阿迪達斯旗下的旗艦跑鞋,承載了品牌在競速領域的最新技術。Pro 4被譽為輕量化與性能兼具的代表,而Pro 3則以穩定的中底與耐用性贏得跑者青睞。以下是兩者在核心設計上的初步對比:

  • 重量:Pro 4單只重量約182g (6.4 oz),比Pro 3的200g (7.1 oz)輕了約18g,彰顯了2025年跑鞋輕量化的趨勢。
  • 中底技術:兩者均搭載Lightstrike Pro泡棉,但Pro 4的發泡材料更偏向軟彈,而Pro 3則以韌彈著稱。
  • 鞋面設計:Pro 4延續了超輕跑鞋Evo 1的設計靈感,但仍存在磨腳問題;Pro 3的鞋面則因改造空間大而受到跑者喜愛。
  • 大底升級:Pro 4結合了馬牌(Continental)與CPU橡膠,提供更強抓地力,而Pro 3則以耐磨性見長。

究竟哪雙鞋更適合您?讓我們從各個維度逐一剖析。


🚀 尺寸選擇:如何避免磨腳的尺寸困擾?

📏 尺寸建議與跑者結技巧

跑鞋尺寸一直是選購時的頭號難題,尤其是Adios Pro系列因鞋面貼合度不同,常讓跑者在「買大還是買小」之間搖擺不定。以下是我們的實測建議:

  • 標準尺碼:Pro 4與Pro 3的尺碼應參考您腳的內長(以毫米為單位)。例如,若您的腳內長為255mm,選擇對應的阿迪達斯FR碼(如40.5碼)即可。筆者的腳長在255mm至260mm之間,40.5碼的正碼穿著體驗最佳。
  • 腳型影響
    • 窄腳跑者:可考慮小半碼(如40碼),以提升前掌鎖定感。
    • 寬腳跑者:建議選大半碼(如41碼),避免鞋楦過窄導致擠壓。
  • 跑者結技巧:兩款鞋的鞋帶系統鎖定性不足,建議使用「跑者結」(Runner’s Knot)。方法是將鞋帶從內側穿過最上方鞋孔,再交叉繫緊,能有效固定腳背,避免前掌滑動。

⚖️ 實測體驗:磨腳問題的根源

無論是Pro 4還是Pro 3,磨腳問題都與尺寸選擇和鞋面設計密切相關。Pro 4的前掌空間適中,跑30公里(18.6英里)後腳趾仍有約一指的富餘空間,不易頂腳趾;而Pro 3在長距離測試中同樣表現穩定。建議前往阿迪達斯門店試穿正碼與小半碼,根據腳型靈活調整。


🛠️ 中底技術:軟彈與韌彈的極致對決

🧪 Lightstrike Pro的進化之路

阿迪達斯宣稱Pro 4與Pro 3均採用Lightstrike Pro中底,但實際腳感卻大相逕庭。以下是我們對兩款中底的詳細分析:

  • Pro 3
    • 硬度評分(1軟至10硬):約6分,屬於韌彈型。
    • 腳感描述:前掌與後掌一致,蹬地時韌中帶軟,適合長距離穩定輸出。全馬42.2公里(26.2英里)跑下來,中底回彈感始終如一,不易疲軟。
    • 適用人群:喜歡穩定支撐感的跑者,尤其是配速在3分30秒/公里以上的選手。
  • Pro 4
    • 硬度評分:後掌2-3分(極軟),前掌4.5分(初期軟彈,後期偏硬)。
    • 腳感描述:後掌柔軟如踩雲朵,前掌則在25公里(15.5英里)前呈現軟彈感,之後因泡棉壓縮,硬度逐漸顯現,碳板支撐感更強。
    • 適用人群:適合追求輕盈與推進感的跑者,但配速需在3分30秒/公里以內,否則難以發揮其潛力。

🌈 跑動感受的細微差別

Pro 4的中底設計靈感源自超輕跑鞋Evo 1,前掌上翘度更明顯,搭配切槽設計,讓每一步的滾動弧更順暢,力道從外側自然過渡至內側蹬地。而Pro 3的滾動則略偏外側,適合腳踝力量較強的跑者。對於初階跑者,若擔心過度內旋,Pro 3的韌性中底更能提供穩定性。


👟 大底性能:耐磨與抓地力的全面升級

🌍 Pro 3:耐磨王者的經典之選

Pro 3的大底採用馬牌橡膠,厚度雖薄,卻極其耐磨。許多跑者反饋,即使跑超過1000公里(621英里),磨損依然不明顯。然而,在雨天光滑路面(如田徑場),其抓地力稍顯不足,屬於典型的「光頭胎」特性。

⚡ Pro 4:抓地與耐用的雙重進化

Pro 4的大底升級為馬牌與CPU橡膠的組合,並增加紋理設計,提升了多場景適應性:

  • 抓地力:在城市馬拉松的柏油路、甚至灑水車濕滑路面,Pro 4都不會打滑,與安踏C6 Pro並列最佳。
  • 耐用性:蹬地核心區保留馬牌橡膠,其他區域則用CPU橡膠補強,兼顧耐磨與抓地。

相比之下,Pro 4在雨天或油漆路面上的表現遠超Pro 3與Evo 1,是全天候競速的理想選擇。


🧦 鞋面設計:磨腳問題的永恆挑戰

😖 Pro 3:改造空間大的實用之選

Pro 3的鞋面雖不完美,但磨腳問題可通過改造解決:

  • 磨腳點:第二個鞋帶孔、後跟貓舌布及鞋墊。
  • 解決方案
  1. 剪掉第二鞋帶孔的壓腳部分。
  2. 穿厚高筒襪,減少後跟摩擦。
  • 透氣性:比Pro 4更優秀,適合夏季長跑。

😓 Pro 4:輕薄卻難以馴服

Pro 4的鞋面借鑒了Evo 1的超輕設計,但磨腳問題更棘手:

  • 磨腳點
    • 第二鞋帶孔:壓腳感明顯,難以改造。
    • 後跟:硬質U型環高度增加,30公里(18.6英里)後易磨出血泡。
    • 解決方案:穿厚襪可緩解鞋墊與後跟摩擦,但前掌仍需進一步鎖緊鞋帶,卻可能加劇腳背不適。

整體而言,Pro 4的鞋面輕量化有餘,舒適度不足,期待阿迪達斯未來推出Pro 4.5加以改良。


🏃‍♂️ 最終抉擇:Pro 4還是Pro 3?

  • 選Pro 3的理由
    • 中底韌彈穩定,適合全馬或超馬。
    • 大底耐磨,性價比高。
    • 鞋面可改造,適應性強。
  • 選Pro 4的理由
    • 超輕182g,推進感強。
    • 中底軟彈,短距離PB利器。
    • 大底抓地力全面升級。
  • 建議:若您追求最新技術且能接受磨腳風險,Pro 4值得一試;若穩定性與耐用性是首要考量,Pro 3仍是2025年的可靠戰靴。

Copyright © 2025 WhateverRun.com

0 0 votes
Article Rating
Subscribe
Notify of
guest

0 Comments
Oldest
Newest Most Voted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