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測

2025年耐克碳板跑鞋深度評測:Vaporfly Next% 4代能否重振雄風?

隨著跑鞋科技的飛速發展,耐克(Nike)自2017年推出Vaporfly 4%以來,一直是碳板跑鞋市場的領軍者。然而,到了2025年,耐克的霸主地位似乎正在動搖。本文將以耐克最新款Vaporfly Next% 4代為核心,結合其歷史發展、技術細節以及實際跑步體驗,進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分析。無論你是馬拉松新手還是資深跑者,這篇文章都將為你提供專業且易懂的洞察,幫助你了解這款跑鞋的真正實力。


🌟 耐克碳板跑鞋的輝煌與挑戰

🚀 從Vaporfly 4%到Alphafly:開創時代的革命

耐克在2017年推出的Vaporfly 4%,憑藉其創新的ZoomX泡棉與碳纖維板設計,徹底改變了跑鞋市場。這款跑鞋不僅讓精英跑者頻頻刷新紀錄,也引發了關於科技是否過度影響公平競賽的爭議。2019年,Vaporfly Next%一代問世,進一步提升了性能,許多國家紀錄因此被打破。同年10月12日,肯亞傳奇跑者基普喬格(Eliud Kipchoge)穿著Alphafly一代,在維也納完成了人類史上首次馬拉松跑進2小時的壯舉,雖然這場挑戰並非正式比賽,但耐克的技術實力無疑震驚了世界。

2021年,耐克碳板跑鞋迎來了巔峰時刻。在日本著名的箱根驛傳賽事中,耐克跑鞋的上腳率高達95.7%,幾乎壟斷了比賽。10個接力區中,耐克包攬了所有最速跑鞋的榮譽,其中Vaporfly和Alphafly各占一半。然而,從2022年起,耐克的統治地位開始下滑,阿迪達斯(Adidas)、亞瑟士(Asics)等品牌逐漸崛起。到2025年的箱根驛傳,耐克的上腳率已被阿迪達斯反超,甚至連曾經完全不穿亞瑟士的日本本土學生跑者,如今也有超過耐克的上腳比例。

⚡ 2025年的新挑戰:Vaporfly Next% 4代登場

2025年1月9日,耐克推出了Vaporfly Next% 4代(以下簡稱Next 4),這款跑鞋被寄予厚望,希望能幫助耐克重奪市場領導地位。我在某寶上第一時間購入這雙鞋,並在兩天內跑了近40公里(約25英里),以下是我的詳細測評。這篇文章將從技術數據、跑步體驗以及市場競爭的角度,全面剖析Next 4的表現。


🛠 技術解析:Next 4的設計與創新

📏 輕量化至極:重量對比與優勢

Next 4的最大賣點之一是其超輕重量。以41碼為例,這雙鞋僅重160克(5.6盎司),成為耐克迄今為止最輕的馬拉松碳板跑鞋。對比前幾代:

  • Vaporfly Next% 2:187克(6.6盎司)
  • Vaporfly Next% 3:179克(6.3盎司)
  • Alphafly 3:196克(6.9盎司)

與2024-2025年的競品相比,Next 4的輕量化表現確實出色:

  • 阿迪達斯 Adizero Adios Pro Evo 1:125克(4.4盎司)
  • 李寧龍雀:86克(3.0盎司)
  • 安踏 G9:155克(5.5盎司)
  • 361 粟蜂:106克(3.7盎司)
  • 中喬輕鴻:93克(3.3盎司)
  • 大鯰:137克(4.8盎司)
  • 彪馬 Deviate Nitro Elite 3:175克(6.2盎司)

雖然Next 4在重量上領先多數頂級碳板跑鞋,但其輕量化是否犧牲了其他性能?這一點我們將在後文深入探討。

🧪 中底技術:ZoomX的進化與局限

耐克自2019年起便依賴ZoomX泡棉,這種高回彈、輕質的材料曾是其核心優勢。然而,Next 4的中底厚度並未達到國際田聯規定的40毫米上限,這與許多競品(如阿迪達斯Pro 4、特步160X 6.0 Pro)追求極致厚度的設計形成對比。較薄的中底雖然減輕了重量,但也可能影響回彈性和耐久性。

此外,Next 4的中底採用了更大的镂空設計,尤其是後掌區域,這進一步降低了重量,但也讓支撐性受到質疑。相比之下,Next 2的中底較為實心,Next 3則有小幅镂空,而Next 4的完全镂空設計讓泡棉更容易被壓縮,影響穩定性。

⚙ 碳板設計:優化還是妥協?

Next 4延續了耐克一貫的8毫米前後掌落差,這一設計被認為能提高跑步經濟性。然而,與Next 2相比,Next 4的碳板面積似乎有所縮減,前掌外側偏軟,內側逐漸變硬,缺乏統一的支撐感。這種設計可能適合前掌跑法,但對於後掌落地的跑者來說,體驗並不友好。


🏃‍♂️ 跑步體驗:客觀數據與主觀感受

📊 長距離測試:23公里跑步分析

我在一次23公里(約14英里)的長距離測試中,以5分/公里的配速持續跑步。以下是我的感受:

  • 後掌軟彈:後掌的泡棉給予輕微的軟彈感,但由於镂空設計,支撐不足,形變主要集中在下層泡棉。對於後掌跑者來說,這種薄而軟的感覺難以提供穩定性。
  • 前掌回饋:當配速提升至4分30秒/公里時,後掌的軟彈感幾乎消失,力量迅速轉向前掌。前掌泡棉略有增厚,但仍容易被踩透,蹬地時的發力面積不如Next 2寬廣。
  • 足弓問題:中底呈菱形設計(上寬下窄),導致足弓被明顯頂到,尤其在長距離跑步後,這種不適感尤為明顯。

在10公里(約6.2英里)的乳酸閾值跑(配速3分50秒/公里)中,前掌泡棉被完全踩實,甚至有些震腳,腳底略感麻木。相比之下,操場上的體驗略好,但在路跑中,Next 4的不足暴露無遺。

👟 鞋面與舒適度:進步還是跟風?

Next 4的鞋面升級為絞棕材質,相較於Next 2的硬質壓膠和Next 3的空曠感,貼合性有所提升。然而,這種材質在當前市場並不新鮮,例如李寧的二級市場跑鞋(售價約300元人民幣)也採用類似設計,而Next 4的售價高達1699元人民幣。鞋舌加入透氣打孔和填充物,鞋帶更細且具彈性,但跑步時仍偶有掉跟問題。


📈 市場競爭:耐克的困境與出路

🥇 競品崛起:耐克不再獨大

2025年,耐克面臨來自多品牌的挑戰:

  • 阿迪達斯:碳柱設計提升過彎靈活性,Adios Pro 4重量僅182克(6.4盎司)。
  • 亞瑟士:超級泡棉技術獲得日本跑者青睞。
  • 李寧:弜結構與最速曲線兼顧輕量與性能,飛電5E僅182克(6.4盎司)。

耐克的ZoomX技術雖然曾領先,但如今發泡倍率和回彈率已不如競品激進。Next 4在細分市場中定位模糊,既不如Alphafly 3適合競速,也不夠穩健作為全民跑鞋。

🔮 耐克的未來:大招何在?

耐克是否需要在2025年祭出更大動作?Alphafly系列依然是頂級選擇,但Vaporfly系列需要明確定位。我建議跑者根據需求選擇:競速選Alphafly 3,日常訓練選飛馬41或Next 4。


🎯 總結:Next 4的定位與建議

Vaporfly Next% 4代是一款輕量化為核心的跑鞋,適合全馬3小時以內的前掌跑者,但對於後掌跑法或追求穩定性的跑者來說,它並非最佳選擇。耐克依然是跑鞋界的巨頭,但其創新速度似乎正在放緩。作為一名耐克粉,我期待2026年的Alphafly更新能帶來驚喜。


Copyright © 2025 WhateverRun.com

0 0 votes
Article Rating
Subscribe
Notify of
guest

0 Comments
Oldest
Newest Most Voted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