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測

ASICS GlideRide Max 跑鞋終極評測:極致緩震與長距離的最佳選擇

在跑鞋的世界中,ASICS 一直是技術與舒適的代名詞。2025 年,該品牌推出了全新的 ASICS GlideRide Max,這款鞋款不僅復刻了 GlideRide 系列的經典設計,還融入了最新的緩震技術與材質升級,為長距離跑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。本文將從設計理念、技術規格、使用場景到實際跑步感受,深入剖析這款跑鞋的每一細節,並與市場上的競爭對手進行比較,幫助您判斷它是否值得入手。


🏃‍♂️ 設計理念與背景

ASICS GlideRide 系列的回歸

GlideRide 系列自問世以來,以其獨特的「GuideSole 導向技術」受到跑者青睞,這項技術旨在減少腳踝的彎曲幅度,提升跑步效率。然而,在 GlideRide 3 推出後,許多人認為該系列已走入尾聲,甚至被 ASICS 悄悄淘汰。直到 2025 年,ASICS 出人意料地推出了 GlideRide Max,不僅回應了粉絲的期待,還將這款鞋定位為極致緩震的長距離跑鞋。這款鞋的設計初衷是為跑者提供一個舒適、耐用且高效的選擇,特別適合日常訓練與長跑。

什麼是「Max」?

「Max」代表更高的鞋底堆疊與更強大的緩震能力。與前代相比,GlideRide Max 的鞋底厚度大幅提升,並採用了全新的泡沫材質,讓跑者在長時間跑步中也能感受到足夠的支撐與舒適。這款鞋不僅延續了 GlideRide 的滾動感,還進一步強化了緩震效果,成為 ASICS 緩震跑鞋陣容中的重要一員。


🛠 技術規格與材質解析

鞋底技術:雙層泡沫與 EVA 板的完美結合

GlideRide Max 的鞋底採用了三層結構,堪稱技術的集大成者:

  • FF Blast Max 泡沫
    這是 ASICS 最新研發的頂層泡沫,具有更高的柔軟度與能量回饋。它的硬度(以硬度計測量)約為 23-25,帶來極佳的踩踏舒適感,同時保留一定的回彈力。這款泡沫首次出現在 GlideRide Max,並預計將應用於 2025 年的更多 ASICS 鞋款中。
  • FF Blast Plus Eco 泡沫
    位於底層的這款泡沫硬度約為 29-30.5,相對較硬且耐用,與 Nimbus 26 等鞋款相同。它負責提供結構支撐與路面保護,同時採用環保材料製成,展現 ASICS 對永續發展的承諾。
  • 三 quarters EVA 板
    在兩層泡沫之間,ASICS 嵌入了一塊三 quarters 長度的硬化 EVA 板,形狀類似「平底鍋」,從中足延伸至前掌。這塊板並非用於推進(如碳板),而是提升穩定性與引導步態,讓跑者在滾動過程中更順暢。

鞋底厚度與落差

  • 男款:後跟 44 毫米,前掌 38 毫米,落差 6 毫米
  • 女款:後跟 43 毫米,前掌 37 毫米,落差 6 毫米
    這種高厚度設計提供了充足的緩震,特別適合長距離跑步。

外底:Hybrid ASICS Grip 的抓地力

外底採用了 Hybrid ASICS Grip,結合了耐磨的 AHAR+ 橡膠與抓地力更強的 ASICS Grip 材質。這種分區設計在後跟等高磨損區域使用耐用橡膠,而在前掌等需要抓地的部分則加強 traction。外底的中間有一條淺溝槽,雖然不及 GlideRide 3 那麼深,但仍保留了部分柔軟著陸感。

鞋面:舒適與實用的平衡

鞋面採用 工程網布(Engineered Mesh),柔軟且具有一定彈性,能適應腳部在長跑中的自然膨脹。鞋舌雖然不像 Nimbus 26 那樣採用編織材質,而是稍厚的填充設計,但仍保持了舒適性,並配有側邊束帶(gusseted)確保腳部穩定。後跟處配備厚實的填充與堅固的鞋跟杯,搭配雙拉環(鞋舌與後跟各一),方便穿脫。

重量

以美國男款 9 號(EU 41.5,27 厘米)為標準,GlideRide Max 的重量為 287 克。雖然不算輕量,但考慮到其高緩震與耐用性,這一重量在同類鞋款中屬於合理範圍。

價格

  • 人民幣 (RMB):約 1,200 元
  • 港幣 (HKD):約 1,320 元
  • 台幣 (TWD):約 5,440 元
    這一定價略高於市場上其他緩震跑鞋,但其技術含量與舒適性或許能證明其價值。

🏞 使用場景與跑步體驗

最適合的跑步類型

GlideRide Max 被設計為一款 極致緩震的日常訓練鞋,特別適合以下場景:

  1. 長距離慢跑:無論是 20 公里還是馬拉松訓練,這款鞋的厚實緩震與滾動感能減輕疲勞。
  2. 恢復跑:柔軟的 FF Blast Max 泡沫提供舒適的著陸感,非常適合跑後恢復。
  3. 輕鬆日常跑:對於追求舒適而非速度的跑者,這款鞋是理想選擇。

然而,它並非專為速度訓練或比賽設計。如果您需要更輕、更具推進力的鞋款,ASICS 的 Metaspeed 系列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
實際跑步感受

  • 緩震與回饋
    初次踩下時,FF Blast Max 泡沫帶來柔軟的著陸感,隨後 FF Blast Plus Eco 提供穩定的支撐。這種雙層結構讓跑者既能享受緩震,又不會陷入過於「軟塌」的感覺。相比 Nimbus 26,GlideRide Max 更柔軟且帶有一點彈性。
  • 滾動感
    GuideSole 技術打造的前掌搖臂設計,讓每一步從著地到蹠離都異常順暢。雖然不及 GlideRide 3 那樣誇張的「馬蹄形」滾動感,但仍然能感受到明顯的推進力,減少腳踝的能量損耗。
  • 穩定性
    寬大的鞋底平台與 EVA 板的設計,讓這款鞋在高緩震的同時保持穩定。對於中等到輕量跑者,這一點表現尤佳,但對於較重的跑者,側向穩定性可能稍顯不足。
  • 耐用性與抓地力
    在多次測試中(約 40-50 公里),外底的 AHAR+ 橡膠幾乎沒有明顯磨損,暴露的泡沫部分也僅有輕微磨損,顯示出優於平均水平的耐用性。抓地力在乾燥與潮濕路面均表現出色,適合城市道路跑步。

⚖ 與競爭對手的比較

ASICS 內部對比

規格GlideRide MaxNimbus 26Super Blast
鞋底厚度44/38 mm (男)42/34 mm45/37 mm
落差6 mm8 mm8 mm
重量287 g305 g240 g
價格 (RMB)1,200 元1,100 元1,300 元
定位長跑緩震日常緩震長跑輕量緩震
  • vs Nimbus 26:GlideRide Max 更柔軟、更具滾動感,適合追求舒適的長跑者;而 Nimbus 26 則更穩重,適合日常多用途。
  • vs Super Blast:Super Blast 更輕、更具回彈力,適合需要提速的長跑,而 GlideRide Max 則專注於舒適與穩定。

市場競爭對手

規格GlideRide MaxBrooks Glycerin 21Saucony Triumph 22Hoka SkyFlow
鞋底厚度44/38 mm40/30 mm40/30 mm40/35 mm
落差6 mm10 mm10 mm5 mm
重量287 g280 g275 g265 g
價格 (RMB)1,200 元1,100 元1,100 元1,100 元
特色滾動感與緩震極致柔軟柔軟與回彈輕量緩震
  • Brooks Glycerin 21:更柔軟但滾動感較弱,適合極致舒適愛好者。
  • Saucony Triumph 22:更偏向「軟塌」體驗,但重量稍輕。
  • Hoka SkyFlow:輕量且回彈力佳,但緩震厚度略遜於 GlideRide Max。

👍 優點與缺點分析

優點

  1. 極致舒適:FF Blast Max 泡沫與厚實鞋底帶來無與倫比的緩震體驗。
  2. 順暢滾動:GuideSole 技術讓步態更省力,特別適合長距離。
  3. 耐用性佳:外底與結構設計確保長壽命。
  4. 穩定性強:寬底與 EVA 板為中性跑者提供足夠支撐。

缺點

  1. 重量偏重:287 克在緩震鞋中不算輕,可能影響快跑體驗。
  2. 鞋面透氣性一般:工程網布雖舒適,但在炎熱環境下稍顯悶熱。
  3. 定位模糊:與 Nimbus 26 和 Super Blast 的功能重疊,可能讓部分跑者難以抉擇。
  4. 價格較高:1,200 元人民幣略貴於競爭對手。

🎯 誰應該買 GlideRide Max?

  • 適合人群
  • 長距離跑者:需要舒適與耐用的緩震鞋。
  • 恢復跑愛好者:追求柔軟著陸感的跑者。
  • 中等到輕量跑者:享受穩定性與滾動感的跑者。
  • 不適合人群
  • 速度型跑者:需要輕量與推進力的鞋款。
  • 重型跑者:可能覺得側向穩定性不足。
  • 預算有限者:價格可能超出日常訓練鞋的心理預期。

💡 結論:值得入手嗎?

ASICS GlideRide Max 是一款專為長距離跑步打造的極致緩震跑鞋。它結合了柔軟的 FF Blast Max 泡沫、穩定的 EVA 板與經典的 GuideSole 技術,為跑者提供了舒適與效率兼具的體驗。雖然重量稍重且價格不低,但其出色的緩震與耐用性足以讓它在市場中脫穎而出。如果您是一位熱衷於長跑、追求舒適的跑者,這款鞋絕對值得一試。然而,若您更看重輕量化或多功能性,ASICS Super Blast 或其他品牌的替代品可能更適合您。

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全面了解 ASICS GlideRide Max,無論是跑步新手還是資深跑者,都能在其中找到有價值的資訊!

Copyright © 2025 WhateverRun.com

0 0 votes
Article Rating
Subscribe
Notify of
guest

0 Comments
Oldest
Newest Most Voted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